几天前,阿里在各大应用商店低调上线了一款名为“淘宝特价版”的app,在之后的3月19日下午,马云也是高调的现身杭州阿里总部。这一切都是阿里为了对抗刚刚上位的又一个悍将——拼多多。
其实不止如此,在今年春晚淘宝大肆的广告等都可以证明,阿里在新的一年正在改变自己以往的打法。后来的数据显示,春晚期间峰值时期淘宝的访问量一度超越了购物神话的双11。为何一个贴满了假货、欺骗的拼多多会影响到阿里的顶层设计。让其紧张的不只有阿里,万年老二的京东也上线了“京东拼购”活动。笔者认为两个字可以解释——速度。
拼多多的成长速度,让包括自己人在内的所有的各方参与者为之惊讶!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也就通过三年不到的时间,做到3亿注册用户,月流水400亿的恐怖规模。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大家各大电商平台这几年一直所引以为耻的“低价”。因为被电商市场教育过的国内消费者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低价所附带的就是假货。
这个原则也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奉行的原则,因此这几年阿里一直在弱化淘宝、强化天猫,不管是在广告营销还是流量分配上,阿里平台的第三方卖家深有体会。靠淘宝起家的阿里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改变淘宝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并且取了一个科技感满满的名称“消费升级”。
这个词语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更得到了平台上的消费者认可。可是拼多多的快速成长让这个故事无法继续讲下去。如果与拼多多直面竞争,就必须功亏一篑、推倒重来。这肯定阿里不愿意看到的事。
为此阿里在淘宝特价版的招商简介中写着,“从‘消费升级’转型为‘消费分级’是2018年淘宝平台的重点发展趋势”。真是如此吗?笔者认为这不过是阿里在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在收割新一波的流量。
有公开数据显示,卸载淘宝的用户中有50.3%都流向了拼多多,拼多多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淘宝,很显然这两个平台的用户群出现了高度的重合。阿里的想法是利用自己沉积多年的市场渠道和经验玩法来再一次扩大自己的领地。
我们知道,拼多多能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微信这个10亿级的流量体导流,拼多多站台腾讯之后,腾讯对其社交化的拼团链接一直保有默认的态度,或者说是在变相的支持,这让有强烈参与感的消费者进入了无线不循环的裂变之中,并且拼多多还不需要支付巨额的流量成本。
反观淘宝,目前为止淘宝的注册用户有5亿多,也就是说拼多多的流量池是要大于淘宝的流量池的。并且拼多多的流量体系完全独立于阿里电商体系之外。这才是让淘宝操心的关键所在。
统计显示拼多多用户70%为女性,65%来自三四线城市,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仅有7.56%。简单的说拼多多一半以上的用户是没有接触过电商的,或者说还没有被国内的电商市场所教育。更多的都还处在微信的聊天阶段。拼多多收割的这个市场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三四线城市中电商市场的空白区。笔者认为被拼多多教育之后,如何收割这波流量才是阿里和京东现在最想做的事。
这里有人就会有疑问,被巨头把持的国内电商市场还有空白档?这是肯定的,电商这是一个非常长尾的产业,这几年国内电商市场还能快速的发展,就得益于三四线城市增量市场的开发。巨头在一线城市可以利用规模优势横扫整个市场,但是在相对落后的城市和地区,规模优势就失效了。
因此,笔者认为,阿里的做法并不是什么消费分级,只是短时间内正面应对拼多多的策略之一,拼多多虽有快速的成长,但想要撼动淘宝和京东任何一方都还相差太远,并且拼多多过低的天花版让其后期增长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我们可以想想,有多少消费者在拼多多拼过团之后会变成平台忠实的粉丝。
阿里和京东并不需要“打多办”市场的消费者就是最好的“打多办”。
拼多多如何改变自己的形象才是最为关键,增长已不是唯一的追求,不然被对手掐脖子可就命悬一线了。
作者:杨静|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