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记者依照林先生的指点,来到福州安泰中心一家专门经营韩国进口食品的小店。货架上,各种食品外包装花花绿绿,十分惹眼。记者随手拿起一种商品,售货员忙介绍说:“这是韩国的打糕,味道很好的!”拿着食品左看右看,记者始终找不到商品包装应有的中文标识。记者又向售货员要来装打糕的盒子,也没发现中文标识。
“食品没有中文标识,我怎么知道这些食品有没过期?”记者提出疑问。售货员立即解释说,店内食品都是直接从韩国进口的。为了方便顾客,在一些比较大的商品包装的后面贴了相应的中文标识,但部分零食上没贴。至于是否获得相应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营业员表示不知道,只是一再强调:“我们的商品是原装进口的,绝对没问题!”
记者还在吉庇路上的一家进口食品专卖店内发现,该店出售的部分食品也没有中文标识。店主告诉记者,店内食品是通过外贸公司进口的,来自十多个国家;由于价廉物美,加上很多人想尝个鲜,生意一直不错。对于店内商品存在着没有中文标识的问题,店主坦承,这些食品产自不同国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印刷格式很不一致,顾客挑选时常常看不懂,连店内的工作人员有时都辨认不清。
福州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所有食品,都必须有中文标签。市工商局有关工作人员则表示,没有中文标识的产品,存在走私嫌疑。消费者如果在购物时发现这种商品,可向工商部门举报。
信息来源:福州日报